过敏、早产、黄疸等疾病或症状令一些婴幼儿无法正常进食,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有效解决了这类孩子的营养摄入问题。然而,近期有媒体报道称,部分医院及周边商店售卖宁波特壹食品有限公司、青岛金大洋乳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具有一定功能性质的“配方粉”,宣称能解决婴幼儿过敏等问题,还有医生对相关产品进行推荐。
经查询,这些“配方粉”实为固体饮料,涉事企业均未取得特医食品注册和生产许可。针对这一现象,半岛记者以过敏患儿家长的身份,对青岛部分医院及周边药房、母婴店进行实地走访调查发现,金大洋涉事产品已经难觅踪影,但仍有多款固体饮料打着“特医食品”的旗号公开售卖,如婴智宝系列配方粉、纽康源氨基酸配方粉等。一位不愿具名的行业人士透露,在下沉市场有很多品牌打着“特医食品”的旗号向不了解政策和情况的消费者出售产品,背后是特医食品这个正在崛起的细分行业巨大的市场潜力,消费者需要擦亮眼睛,相关部门更需严格监管。
母婴店里摆满了各种品牌的特医产品。小知识何为特医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俗称“特医食品”“特配粉”,其中的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也俗称“特医奶粉”,是指为了满足进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碍、代谢紊乱或特定疾病人群对营养素或膳食的特殊需要,专门加工配制而成的配方食品。而实施食品生产许可管理的固体饮料产品,是指以糖、乳或乳制品、蛋或蛋制品、果汁或植物提取物等为主要原料,添加适量的辅料或食品添加剂制成的供冲调饮用的固体制品。
事件冒充特配粉,企业被曝光旗下固体饮料冒充特配粉销售被媒体曝光后,金大洋乳业发布食品召回公告称,该公司生产的黄疸期小肽配方粉和多种食物蛋白过敏期氨基酸配方粉系列产品,因产品标签不符合食品安全法规定,主动实施三级召回,销售区域涉及北京、山西、山东、河北、天津5省市。不过,此次产品召回并未减弱业内对金大洋违规销售的质疑。
有业内人士认为,尽管金大洋生产固体饮料符合规定,但在售卖和宣传上,金大洋以特医食品的名义销售固体饮料,误导消费者,仅仅归结于产品标签不合规,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逃避责任的嫌疑。公开信息显示,金大洋乳业位于青岛市西海岸新区王台镇,2017年9月30日获得固体蛋白饮料食品生产许可。
金大洋乳业被媒体曝光后,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情况通报称,经初步调查,金大洋涉嫌产品标签违规,责令其立即停止生产经营并召回售出的违规产品,对库存涉嫌违规产品予以查封进行抽样检测。下一步将根据调查和检测情况,依法依规严肃处理。陷入违规销售产品风波之后,金大洋将其官方微信公众号名称从“金大洋功能营养”更改为“金大洋特能营养”。
5月24日,金大洋再次发布公告称,公司开展了为期10天的自查自纠工作。检查结果显示,公司生产的黄疸期小肽配方粉固体饮料、多种食物蛋白过敏期氨基酸固体饮料、乳蛋白过敏期小肽配方粉固体饮料的生产合规、合法。金大洋乳业在公告最后还称,“愿同一切冒充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名称、属性、特征和违反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生产、经营规范的行为进行坚决斗争”。
不过,对于涉事产品是否取得特医食品注册资质、企业是否具备特医食品生产资质、固体饮料冒充特医食品售卖等关键性疑点,金大洋在公告中均未提及。记者多次拨打金大洋官网咨询电话,但始终无人接听。6月4日,西海岸新区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告诉半岛记者,已经对金大洋涉嫌虚假宣传以及存在欺诈消费者行为立案调查,目前正在依法依规走程序,还没有形成调查结果,金大洋上述公告属于企业自主行为,是其自说自话。6月6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查处宁波特壹食品有限公司和青岛金大洋乳业有限公司违法违规行为的通报》,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查封扣押青岛金大洋乳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特能舒安”多种食物蛋白过敏期氨基酸配方粉等5款产品862罐及包装罐182771个。
目前,已经责令该公司立即停止发布涉嫌虚假宣传的信息,停产整改并立即召回相关产品,对其涉嫌违反食品安全法、广告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的情形立案调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要求地方各级市场监管部门举一反三,针对企业名称中含有“生物”“医药”“科技”“保健”“高新技术”等字样的,获得饮料、糖果制品、代用茶、其他食品等生产许可的,产品易误导消费者与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婴幼儿配方食品、保健食品等混淆的普通食品生产企业,加强监督管理。调查不少冒牌货,仍在公开卖近日,半岛记者以过敏患儿家长的身份走访调查发现,在一些医院周边的母婴店和药房特医食品销售专区,已经找不到金大洋涉事产品的踪影,但仍有其他品牌的“配方粉”混杂在特医食品中售卖。这些“配方粉”实为固体饮料,均未取得特医食品的注册资质。
在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附近的一家母婴超市,婴智宝品牌旗下多款“三无”配方粉与婴幼儿配方食品、特医食品摆放在一起。在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附近的一家药房,设有特医食品销售专区,但食品区的货架上也摆放着一些特医食品,货架底部还有几盒纽康源氨基酸配方粉。这款配方粉包装正面宣称“适宜为乳蛋白及多种食物蛋白过敏人群提供营养支持”,但背面标注的产品类别却是营养素固体饮料。
该产品由广州迪斯尼营养品有限公司生产,由白云山医药科技总经销。纽康源官网信息显示,该母婴品牌隶属于深圳市爱特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为0~3岁过敏婴幼儿提供脱敏营养用品,主要产品有特殊配方营养食品、功能性食品等,包括纽康源氨基酸营养粉、婴启乐深度水解蛋白营养粉、婴佰乐TM适度水解蛋白营养粉、婴彤乐TM无乳糖蛋白营养粉等。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附近的一家母婴超市,一进门的货架上摆放着多种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大部分是原装进口产品,如雀巢旗下的肽敏舒、纽迪希亚旗下的纽康特等。
当记者问起是否有国产特医食品时,工作人员转身将记者引到超市最里面的一个货架前,上面摆放着纽康特、纽太特等多种原装进口特医食品,但其中也混杂着大量国产配方粉。在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附近的一家药房,“三无”配方粉与特医食品摆放在一起,让人难以分辨。一款品牌名为婴智宝的深度水解乳蛋白配方粉,包装正面宣称“适宜为中轻度牛奶蛋白过敏人群提供营养支持”,但背面小字标注的产品类别却是复合型固体饮料。婴智宝品牌旗下另一款固体饮料产品泹安素,包装上标注“黄疸期”“营养配方奶粉”“适宜为生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人群提供营养支持”等功能性暗示和宣称,容易让人误以为是特医食品。
山东梵和生物生产的特医奶粉。全球婴童网上发布的招商信息显示,婴智宝配方粉由山东梵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这一品牌旗下有多个产品系列,涵盖氨基酸营养配方粉、黄疸期小肽配方粉、深度/适度水解乳蛋白配方粉、追赶期小肽配方粉、无乳糖营养配方粉等,主要针对婴幼儿过敏、黄疸、腹泻、乳糖不耐受、追赶性生长期等提供营养支持,其招商标语是“为特殊宝宝保驾护航”。
依照我国食品安全法等相关规定,国家对特医食品实行严格监管,特医食品应当经国务院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注册,生产企业应当取得相应的特医食品生产许可,且非特医食品不得明示或者暗示满足进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碍、代谢紊乱或特定疾病人群对营养素或膳食的特殊需要。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官网公布的信息显示,目前获得特医食品注册资质的仅有国内外8家企业的24款产品。除雀巢、雅培、美赞臣、纽迪希亚等外资巨头外,目前国内取得特医食品注册资质的只有圣元、贝因美、恒瑞健康3家企业的5款产品,并没有宁波特壹、青岛金大洋、广州迪斯尼和山东梵和生物等企业。
说法小店重利益,只想“赚得多”标称“配方粉”却不属于婴幼儿配方奶粉,宣称适用于牛奶蛋白过敏等人群却未取得特医食品资质,这些无婴幼儿配方乳粉注册资质、无特医食品注册资质、无特医食品生产许可的“三无”特配粉,打政策擦边球,将目标瞄准了特殊婴幼儿群体。在不久前举行的第29届北京国际孕婴童产品博览会上,金大洋乳业以“青岛金大洋特殊医学用途食品有限公司”的身份亮相,梵和生物则以“山东梵和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有限公司”的身份亮相。在金大洋乳业“三无”配方粉被媒体曝光后,梵和生物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名称由“梵和特医营养”悄悄更改为“梵和特优营养”,官网上有关婴智宝系列配方粉的产品展示也已不见踪影。
山东梵和生物此前曾在第29届北京国际孕婴童产品博览会上参展。据招商经理透露,“三无”特配粉的流通渠道主要有两个,一是母婴店,二是医院。医院需要缴纳一定的“进门费”,而母婴店看重的是利益,哪个赚钱多就卖哪个。
“进口特医食品拿货价高,零售价控制得也很严格,但某些品牌有医生推荐,家长比较认可,销量也比较大。国产配方粉虽然销量比较小,但利润空间远高于进口特医食品。”一位医疗系统人士告诉记者,由于患者相关知识欠缺,医生在没有个人利益捆绑的前提下向患者提供特医食品建议并不违规。但如果医生向患者推荐无资质产品且从中抽取提成,“是不合适的,医院也是不允许的”。
美国食品技术协会高级会员、科学松鼠会成员云无心认为,此类固体饮料能否给婴儿吃,不是厂家自己说了算。“婴儿配方奶粉之所以要特别管理,就是要把‘能否给婴儿吃’统一由监管机构来判定。没有取得婴儿奶粉配方注册的固体饮料,不管配方如何,都不能推销给婴儿吃,潜在的风险不见得能从产品标签上看出来。
”在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附近的一家母婴超市,原装进口的特医食品和国产“三无”特配粉混在一起卖,一听净含量360克的婴智宝深度水解乳蛋白配方粉,零售价在350元左右,跟原装进口的特医食品差不多。记者注意到,摆放婴智宝系列配方粉的货架上,还残留着圣元优博旗下特医食品的价格标签,看上去像是刚更换了货源。记者以母婴店主的身份,咨询梵和生物招商经理代理政策,得知婴智宝品牌实行区域独家代理,全国统一市场价格保障经销商利润,代理费3万元,要求有覆盖区域的流通渠道、婴童渠道及医药渠道,同时有一定的销量要求。“我们企业的产品与金大洋是同类产品,这种产品不像婴幼儿奶粉那样销售量特别大,最好不要同时代理。
”这名招商经理言辞之间相当警惕,还要求记者提供店铺地址要当面拜访。一位不愿具名的行业人士透露,在下沉市场有很多品牌打着“特医食品”的旗号向不了解政策和情况的消费者出售产品,背后是特医食品这个正在崛起的细分行业巨大的市场潜力。“特医食品的需求现在越来越多,但不是每一个消费者都了解情况,未来需要消费者擦亮眼睛,更加需要相关部门的严格监管。”该人士称。
6月5日,记者拨打市北区政务服务热线反映固体饮料冒充特医食品销售的问题,工作人员表示会将问题转交给食品药品监管部门。6月6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通报,要求地方各级市场监管部门举一反三,针对企业名称中含有“生物”“医药”“科技”“保健”“高新技术”等字样的,获得饮料、糖果制品、代用茶、其他食品等生产许可的,产品易误导消费者与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婴幼儿配方食品、保健食品等混淆的普通食品生产企业,加强监督管理。山东梵和生物此前曾在第29届北京国际孕婴童产品博览会上参展。
分析门槛过高难注册企业打起擦边球在乳业专家宋亮看来,“三无”特医食品的出现,既与监管政策有关,也与该行业的超高毛利有关。据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统计,全球每年特医食品的消费总额为560亿元~640亿元,市场规模以每年6%的速度递增。
2011年~2017年,我国特医食品需求量从0.65万吨上升到3.66万吨。尼尔森数据预测,中国特配产品市场销售将持续增长,其中牛奶蛋白过敏市场年复合增长率达20%,目前市场容量约为12亿元,到2021年有望达到22亿元。境外企业早已动作频频,但国内特医食品行业尚处于萌芽阶段。自2017年以来,雅培旗下已有6款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产品在中国注册获批,特殊配方营养品也将成为雅培第4家独立运营的电商门店。
而早在2018年6月,雀巢健康科学公司就与仁和药房达成合作,通过药房直接将旗下特医食品面向营养缺乏人群。目前,雀巢健康科学公司的市场销售以每年50%以上的速度增长,其婴幼儿特殊配方奶粉已与全国1000多家医院开展合作。而国内通过特医食品注册资质的仅有贝因美、圣元、恒瑞健康3家企业的5款产品。
不过,在“史上最严”监管体系下,企业要通过特医食品注册可谓“难上加难”,需要提交产品配方、生产工艺、标签、说明书以及表明产品安全性、营养充足性和特殊医学用途临床效果的材料以备审查。2016年3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公布《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至今,全国仅有20多个特医食品通过注册。梵和生物在全球婴童网上发布的产品展示表明,婴智宝品牌有7款配方粉。
而以功能性“配方粉”这一模糊身份出现的固体饮料,其监管程度比婴幼儿配方奶粉要宽松很多。按照《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每个婴配粉生产企业最多只能注册3个系列9个配方,且配方间要有明显差别。但梵和科技官网显示,其“配方粉”产品共有5个系列。
特医奶粉是高端产品,利润空间较大,一些无法获得有机奶粉、羊奶粉供应链条的乳企瞄准这一领域,想从中“分一杯羹”。据记者了解,目前市面上在售的特医食品零售价格普遍在300元以上,且净重仅有400克左右,如果折合成单位售价,相当于2罐超高端婴幼儿配方奶粉的价格。梵和生物在全球婴童网发布的婴智宝品牌介绍。
“据我所知,某外资企业的一个系列特配粉,从研发到配方申请下来就要5000万元,国内一些企业根本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和专业背景,只能钻监管空子,打固体饮料的擦边球,产品配方也多是模仿国外品牌。”乳业专家宋亮说。
本文来源:bat365(中国)在线平台官方网站-www.jqgjtz.com